911制品厂麻花
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    • |

    媒体传真

    首页 / 媒体传真 / 正文

    南大文学课|鲁迅不仅有两株“枣树”,还有丁香和广玉兰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7-23 点击次数: 作者:裴诗语 责编:米洋 王晓艳 来源:现代快报+

    1924年9月,鲁迅在散文《秋夜》中写了两株枣树;1925年4月,鲁迅在北京种植两株白丁香;而鲁迅17岁时在南京求学的江南水师学堂里,种有两株广玉兰……似乎总有“两株树”如影随形,贯穿了鲁迅的一生。

    7月22日,在911制品厂麻花优秀中学生文学营中,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沉卫威从“两棵树”讲起,带领100多名中学生“寻访”鲁迅在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求学的足迹,并持续打开鲁迅在南京时期的文学现场与历史肌理。

    南京城西挹江门

    17岁来南京求学

   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

    在南京城西挹江门内的中山北路上,有一座颇具西式建筑风格的牌楼,呈扇形向东西方徐徐伸展,十根方形柱子对称排列,门侧一对狻猊对目而视,规整肃穆,气势恢宏,这里就是中国海军摇篮——江南水师学堂,也是鲁迅曾经读书的地方。

    江南水师学堂门前的狻猊

    “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,我以为在这途路中,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;我要到狈进碍学堂去了,仿佛是想走异路,逃异地,去寻求别样的人们。”

    这段话是鲁迅在《呐喊》里的一段自序,这里的“狈”指的是南京,“碍”指的就是江南水师学堂。

    1898年5月7日,17岁的少年第一次离乡远行。从绍兴会稽乘坐乌篷船,后来转乘了大船,走了十几天的水路,来到江南水师学堂,投奔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管堂监督的叔祖周椒生。

    1899年,鲁迅离开了这里,转入了另一个学堂——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,也就是《朝花夕拾》中的“矿路学堂”。

    沉卫威

    沉卫威介绍,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的求学时光只有5个月。虽然不算长,但在南京的几年中,每逢到节假日,他常和同学走遍南京城,接触社会,“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”。夫子庙的得月台、状元境的书店,是常去的;下关码头、燕子矶、台城、鸡鸣寺、鼓楼、大钟亭、明故宫、莫愁湖,也是鲁迅足迹常到之处。

    贯穿一生“两株树”

    鲁迅在这里成为“周树人”

    “在我的后园,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,一株是枣树,还有一株也是枣树。”这是鲁迅在散文《秋夜》中写下的奇特而着名的开头,也是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名句。

    其实“两株树”在鲁迅的生命中不止出现了一次。沉卫威表示,1925年4月,鲁迅在北京种植了两株白丁香。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时光,这两株丁香树依旧高大挺拔,每年四月繁花似锦、香气袭人。

    在今天的江南水师学堂,两株光绪十六年所植的广玉兰,枝繁叶茂。

    沉卫威模仿鲁迅的语气说:“在江南水师学堂,可以看见院内有两株大树,一株是广玉兰树,还有一株也是广玉兰树。”

    不仅如此,从江南水师学堂,走出两个文学家,一个是姓周,还有一个也是姓周。鲁迅弟弟周作人也在他16岁的时候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班读了6年。

    “大学之大,在有大师的同时还有大树。”沉卫威表示,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在大学里,树是一个带有隐喻的意象。

    而鲁迅也是在江南水师学堂成为“周树人”。鲁迅叔祖周椒生虽在水师学堂做官,但举人出身、思想守旧的他却对洋务学堂极为蔑视,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,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,实在有失“名门”之雅。他觉得鲁迅不宜再用家谱中的名字,遂将“樟寿”的本名改为“树人”。

    这个日后响彻中国、响遍世界的名字,就因为鲁迅入学江南水师学堂而诞生在了南京。

    沉教授和同学们在江南水师学堂遗址合影

    “平面设计大师”鲁迅

    在南京打下绘画基础

    一只生动灵动的猫头鹰,猫头鹰的双眼和身体隐藏了两个背靠背的人。

     

    鲁迅设计的猫头鹰

    这是鲁迅的经典设计作品之一。在沉卫威的进一步讲述中,一个与“文学鲁迅”截然不同的“设计鲁迅”逐渐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。

    读过鲁迅散文《藤野先生》的都知道,他在日本学医期间创作了优秀的解剖学笔记,尤其是解剖图的精湛绘制。沉卫威表示,鲁迅的绘画水平之高和他在南京几年里打下的功夫密不可分。

    鲁迅的解剖学笔记

    在江南水师学习期间,鲁迅初涉英文并接触到进化论等先进思想;在江南陆师学堂的矿路学堂,他开始学习德文和绘图,能够独立绘制铁轨横断面图和插图。

    沉卫威介绍,鲁迅的艺术设计技能源自江南水师学堂、陆师学堂的绘图课程,以及仙台医专的人体解剖绘图课程。同时,受到日本求学时的同窗陈师曾的直接影响。

    被誉为“中国漫画奠基人”的陈师曾,笔下的风俗画最能体现其美术创新和文人画思想,他与鲁迅二人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厚交情。

    鲁迅还参与了民国时期嘉禾国徽的设计,并独立完成了北大校徽的设计。他的设计才华不仅表现在设计濒辞驳辞上,更精彩的是他的装帧设计和字体设计上,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,个个典雅蕴藉,同时又极具时代感。

    (主办方供图)